与朱熹同行:打开武夷山的另一种方式

时间:2022-09-06 18:15:09 | 浏览:1650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顾钱江、郑良、王成南国春早。春分时节,福建南平武夷山区万木滋长,百花竞放,走在五夫镇的潭溪旁,不禁想起镇上一位老居民的诗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位老居民就是理学大师朱熹,被后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顾钱江、郑良、王成

南国春早。春分时节,福建南平武夷山区万木滋长,百花竞放,走在五夫镇的潭溪旁,不禁想起镇上一位老居民的诗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位老居民就是理学大师朱熹,被后人尊称为“朱子”。

这是福建武夷山朱熹园内的朱熹雕像(3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春日》诗中的泗水,当在孔孟之乡的山东。而朱熹生活在南宋的福建,其时,北方是被金人占领的沦陷区,他是不可能到山东的。一个合理的解释是,朱熹徜徉于武夷山水之间,触景生情,联想到孔门教化之力,恰似春风触处万紫千红。今人走在武夷山区,会惊奇地发现,这首哲理诗中的景象,与眼前的满目春光何其相似,顿生与800多年前朱子相沟通之感。

武夷山国家公园内的瀑布清溪。新华社资料片

武夷山是地球同纬度生态保护最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之地,这里的丹山碧水引得人们慕名而来。但,武夷山不仅是秀甲东南的自然名山,亦是孕育影响远播的新儒学的文化高峰。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武夷山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一个重要依据是,这里为理学的摇篮。  

是的,武夷山还有另一种打开方式——与朱熹同行的文化之旅

遇见朱熹

今天,很多人知道朱熹的名字,恐怕是因课本上的诗选。《春日》之外,另一首《观书有感》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同样脍炙人口。

不过,诗人朱熹,影响远不及哲人朱子。人们公认,朱熹理学继往开来,实现了儒学的复兴。  

孔子开创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但在历史长河中也曾经历低谷。两晋以后至唐朝,外来的佛教和本土的道教影响不断扩大,虽说儒释道三足鼎立,但儒家渐成最弱的一足。唐代的韩愈在《原道》中发出复古崇儒、攘斥佛老的呐喊,但直到南宋朱熹才真正完成儒家的复兴。宋朝受外族侵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南移,自古地处边缘之地的福建迎来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时代,因缘际会,朱熹在闽北创立了理学——偶然之中,有着大历史的必然。

游客走进福建武夷山朱熹园参观(3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张建光指出,朱子理学回应了那个时代价值理想、外来文化、理论转型的挑战,以儒家为根本,吸收道、佛思想营养,集中国文化之大成,构建了以“理”为核心,涵盖自然、社会与人类思维的新儒家学术思想体系。  

历史学家钱穆评价,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孔子集前古学术思想之大成,开创儒学,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一主要骨干。北宋理学兴起,乃儒学之重光。自有朱子,而后孔子以下之儒学,乃重获生机,发挥新精神,直迄于今。  

朱熹创立理学,这一深远影响中国思想和历史的大事件,就发生在武夷山。学者蔡尚思讲,“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斯人已逝,而山水依然,遗存尚在。武夷山水之间,遍布朱熹的踪迹。  

朱熹祖籍徽州婺源。其父朱松,举家南迁入闽,先后到政和、尤溪做县尉。朱熹1130年生于尤溪,14岁那年父亲去世,朱熹受父亲遗命同母亲来到武夷山五夫里(今南平武夷山市五夫镇)居住,在此求学、成家、讲学、著述,“琴书五十载”。1192年,朱熹离开五夫定居建阳(今南平建阳区),8年后辞世,葬于建阳黄坑大林谷,享年70岁。  

福建省文物局编纂的《朱子福建史迹图集》总结,朱熹出生、成长、终老于福建,求师问学、居处著述、授徒讲学、为官从政、访游出行,也绝大部分时间在闽,他所创立的理学被称为“闽学”,福建也因此得名“海滨邹鲁”,成为仅次于孔孟之乡的儒学重地。  

武夷山的五夫镇,是朱熹从师就学40余年的地方,至今古韵悠悠。人在行驶的车上,远远看到一位巨人走来,那是今人所立的雕像:朱熹手持书卷,低眉沉思,右颊上有标志性的七颗痣,身后是层层叠叠的书册,表明朱子是中国学术史上最博学、著述最多的人之一。

这是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的朱熹雕像(2020年3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五夫古镇大体保持着南宋以来的格局。潭溪之畔、屏山之麓的紫阳楼,是朱熹住了近50年的旧居,不远处一株古樟,传为朱熹所手植。兴贤古街,是朱子文化遗存最集中的地方,一条狭窄的古巷,地面全用鹅卵石铺成,两侧为黄泥夯实的民房土墙,当年朱熹携徒探友,讲学问道,每次外出都要经过这里,因此被称为“朱子巷”。  

漫步古镇,朱熹的身影仿佛眼前。  

这是一个忧国忧民的朱子。担当是儒家的真精神,朱熹不仅有“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的民本理论,更有身体力行的爱民实践,他亲手创办的“社仓”就在五夫:农民在青黄不接和受灾时,以低息或无息向社仓借贷粮食,秋冬收割缴还。朱熹之前,社仓是官办的,往往设在州县,而民办的五夫社仓建在乡镇,这一做法,得到朝廷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这是一个授业解惑的朱子。五夫镇上的兴贤书院,为朱子年少求学和学成后授课的地方,书院大门上方的造型,是状元、榜眼和探花三顶乌纱帽,寓意儒家求取功名乃是为了做一番治国平天下的事业。大厅高悬仿朱熹笔体的匾额“继往开来”,这则耳熟能详的成语来自朱熹的话“继往圣,开来学”。

图为兴贤书院正门。新华社资料片

这是一个看重家庭的朱子。兴贤古街上有刘氏家祠。祠堂制度是朱熹设计的,此前,老百姓是没有祠堂的,只能“路祭”先人,朱熹规制了祠堂的建构,使祠堂进入了民间生活。朱熹所撰的《家礼》,简化并整理了“礼”的环节,结束了“礼不下庶人”的传统,使得百姓也可以讲礼了。《朱子家训》是中国家庭教育的经典,“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等忠告,今日听来仍充满智慧。甚至,父母教子常用的“要讲理”一语,也打着理学的烙印,只不过,人们“日用而不知”罢了。

这是一个温情体贴的朱子。在五夫,朱子的诗词名句随处可见,政府部门食堂前的一块石上,就刻着这样几行字:“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小诗背后有个感人故事,朱熹某日跑去看女儿,女儿既欢喜又犯愁——“家贫市远无兼味”,只好煮一碗麦饭,用香葱做点清汤。端上葱汤麦饭,女儿愧对欲泪,朱熹遂写下这首《乐道葱汤麦饭》安慰。一位讲理又有情的慈父,是今天鲜为人知的朱子形象。  

……  

游历五夫丰富的人文景观,也是在阅读理学这本大书,认识一个立体的朱子。

和朱子同游 

到了武夷山,九曲溪漂流必不可少。游客坐在竹排上启程,耳畔响起排工唱的船歌:“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这是朱熹所作“武夷棹歌”十首中的第一首。由一曲而至九曲,观山览水之间,泛舟优游的人们不仅能听到,还会看到石壁上朱熹亲笔题刻的棹歌。武夷棹歌的全称为《淳熙甲辰春精舍闲居戏作武夷棹歌十首呈诸同游相与一笑》,是50多岁的朱熹到武夷山九曲溪畔创武夷精舍后,写的轻松小品,想象力丰富,亦不乏理趣。

这是福建武夷山朱熹园武夷精舍一角(3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换个角度看,对今天的游人来说,武夷棹歌是一篇绝妙的导游词,也提供了理解朱熹其人的线索。  

“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棹歌提及的“架壑船”是一种古代葬具,其状如船,置于峭壁之上的岩隙间。讲求格物致知的朱熹指出,这是上古崖葬的遗物,而非传说中仙人得道弃下的木舟。事实上,朱子理学被认为极具科学精神,如科学史学者胡道静认为,朱子对于自然界林林总总的万物之理,亦潜心考察,沉思索解,常有独到之见,能符合科学研究所得出的法则。  

九曲溪沿岸题刻众多,朱熹所题既有流连山水的棹歌,也有意味深长的哲理之言。六曲溪南响声岩上,朱熹所写“逝者如斯”格外醒目。这四字源于《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响声岩上这方题刻用意为何?朱熹解释说:“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乃道体之本然也。然其可指而易见者,莫如川流。故于此发以示人,欲学者时时省察,而无毫发之间断也。”  

这是福建武夷山九曲溪畔石壁上的“逝者如斯”朱熹摩崖题刻(3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原来,朱熹将“逝者如斯”题刻置于九曲溪上,为的是让观者在这一情境下更好地体会四字的理学深意。南京大学教授程章灿指出,理学家朱熹十分重视石刻,把它从一种文献载体转变为一种文化传播平台,石刻镌刻也从具体场合的纪念与记忆工程,转变为跨越时空的思想文化传承的符号。  

九曲溪畔、隐屏峰下的朱子园,是1183年朱熹创建的武夷精舍旧址,此地对理学而言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朱熹在此讲学8年,写成一系列著作,特别是修订完成并付诸刊刻《四书章句集注》,标志着朱子文化集大成的理学体系的成熟。朱熹整理的“四书”,在他身后成为元明清开科取士的标准典籍。

游客在福建武夷山朱熹园武夷精舍参观(3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朱熹的一生,为官不到10年,立朝仅46日,大部分时间从事著述和讲学。他直接创建了四所书院,在闽北地区存留有武夷精舍,还有他晚年移居建阳创立的考亭书院。张建光说,朱熹既重视官办教育,更钟情书院教育,中国书院教育制度的真正确立是在朱熹手上。他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成为后世书院学规的圭臬。“揭示”的内容集自儒家经典语句,朱熹虽述而不作,但编辑上独具匠心和深意,如,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作为“为学之序”,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为“接物之要”。  

这是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考亭书院牌坊(3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在武夷山踏访朱熹的遗迹,你会感到,行路亦是读书。朱熹人生中大半岁月安身立命、著述讲学于武夷山,这里的山水人文不仅启迪了他,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朱子思想的生动镜像。一条古巷,一座书院,一方题刻,一株古树,一只龙鱼灯……都可能是朱子理学这本大书中的一个活页。如果有“哲学地理学”的说法,那么,武夷山是一个重要的地标。

偕朱熹前行

对当代中国人来说,理解朱熹及其思想,要走进武夷山这个历史现场,更要返回当下,思考现实与未来。或许有以下三个维度:  

一是融合。朱熹“武夷棹歌”“逝者如斯”等题刻,让人在游历中体味文化,循此思路,我们该如何将旅游与文化更深入更自然地融合起来?武夷山当地,正在进行着很多这样的探索,比如,用生态银行理念把五夫镇的烤烟房变为网红民宿;万亩荷塘之畔,年轻人以朱子婚礼的仪式喜结连理。

在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莲农在翻耕莲田。新华社资料片

二是融入。朱熹“讲理”,也十分重视“讲礼”,努力把大道理化为新民俗,或融入日常生活规范中,家礼、家训、祠堂都是生动的例证。“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后传以大者远者”,朱熹就教育如何落实、落细、落地,有深入的思考和具体的实践,对今天无论是国家制定立德树人的教育政策,还是家庭有效地教育子女、缓解焦虑,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是融通。学者认为,朱熹的文化实践可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对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创新,体现了文化自觉与文化担当。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延续与重光,面临同样的文化课题:如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朱熹的实践也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在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一对母女穿行于古老的街巷。新华社资料片

朱熹晚年陷于争议和政治攻击中,其思想被斥为“伪学”,身后才得平反,理学受到朝廷的重视,广泛传播开来。在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朱子理学是治国理政的官方哲学,是读书人修身济世的信条,是老百姓的日常规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由朱熹“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观念发展出的礼教,对人性的禁锢和损害也是客观的事实。  

这就有一个如何看待朱熹及其理学的问题,张建光给出的答案是“扬弃”。“朱子是儒学集大成者,朱子文化既创新发展了孔孟思想,同时也批判性地吸收了佛、道文化的合理因素。”他说,“在当代,我们也应保持扬弃的基本态度,把朱子文化精华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实现朱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真实世界,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发展,使得当代中国人更易受到西方思想和大众流行文化的影响,与传统文化却较为疏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恐怕首先要全面而准确地了解传统文化,才能辨别其中的精华与糟粕,进而在守正中加以创新。有意思的是,朱熹在谈到读书法时也有类似主张:“看前人文字,未得其意,便容易立说,殊害事”,应该“虚心静看”,“不执己见”,真正理解了作者的本意与逻辑之后,再作打算。

武夷断裂带峡谷内云雾缭绕,村庄若隐若现。新华社资料片

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朱子理学是绕不过的高峰。但是,对今人来说,朱熹不是用来膜拜与迷信的,而是视其为一位思想者,可以进行深入的对话,使我们面对当下和走向未来时,得到智慧的启发。  

武夷山水是一个有效的媒介:让本来冲着丹山碧水岩茶而来的人们,得以邂逅朱子,在山水田园古镇的生动情境中,经历朱子之乐,体会朱子之理,认识朱子其人。对身陷信息泥潭和注意力焦虑的现代人来说,以此种方式来走进古代经典,实在是更直接,更具体,也更活泼。  

如果山水曾吸引你来过武夷山,那么,同样奇峰竞秀的朱子文化值得你再来一次。

相关资讯

会卖茶算什么?要是没在武夷山摔过几次跤,都不算真正的茶人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最初,我去马头岩。小竹林的姐姐带我去的。那时候是个深秋,时间也不早,已经下午四点了。姐姐风风火火地把车停在大红袍景区入口的停车场,穿着她的高跟鞋,飞奔着就上马头岩去了。边走边催

蓝厅话竹 世界遗产 中国竹韵(十一)——武夷山

“武夷山是代表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武夷山,坐落于中国竹子分布的中心区域,是名副其实的中。”世界遗产委员会如是说。“幽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郭沫若《游武夷山泛舟九曲》也在告诉人们,武夷山的竹一样可圈可点。

武夷山:夏至,知夏 印象,一个满是“夏意”的地方

夏至雨砌蝉花粘碧草,风檐萤火出苍苔夏至,最是生动山风起舞,芭蕉著雨,蒲扇徐风夏至,最是闲趣文人海上捞月,世人楼台观星夏至,最是诗意夏至,知夏夏天的模样哪里找。来武夷山·印象大红袍吧这里正洋溢着浓烈的绿绿遍山原,蜂飞蝶舞,万物并秀这里满是“夏。

夏日炎炎去哪儿?快来武夷山,静享全天候纯天然“空调”

玩水去九曲溪漂流九曲溪是武夷山的精华所在,因水绕山行折成九曲。感受这份纯天然的“大空调”,来到专属于夏天的清爽秘境。漫步山水画廊中,探身触清流。炎炎夏日,生活与工作早已离不开空调。许多人寻找既清凉又健康的消暑方式,武夷山就一定是个绝佳的选择。

武夷山:打造游客想来、爱来、还来的“福建会客厅”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7月2日讯(通讯员 胡振 林李冰 王怡然)6月28日,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作为新晋的休闲去处,武夷山崇阳溪漫步道上已聚集了不少游客市民。六个网红打卡点之一的瑞彩祥云观景台,背靠着大王峰,当霓虹闪烁遇上武夷山水,别样的美

探访福建武夷山 让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更绿更亮

中新社福州3月24日电题:探访福建武夷山让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更绿更亮中新社记者龙敏一场春雨过后,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地——福建武夷山的空气更为滋润清爽。3月23日,航拍武夷山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中新社记者王东明摄3月22日,中

武夷山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日前2021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在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发布全国100个县(市、区)上榜榜单显示,福建入选的有:上杭县、泰宁县、长汀县、将乐县、武夷山市据悉,中国最美县域活动是人民日报品牌战略升维工程重点项目。中国最美县域榜

山水茶韵,武夷仙境!自驾游武夷山(附路书)

资源管理:福建省旅游局/南平市旅游局类别:中线休闲类出发地:福州路线概要:福州—武夷山自驾游营地—武夷山风景区—中华武夷茶博园—武夷山夷源天成茶文化体验基地—青龙大瀑布—遇林亭—下梅古村—建瓯市—福州【必驾理由】武夷山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魅力中国城——武夷山

从夏天代表福建省唯一入选城市出征《魅力中国城》,到冬日CCTV-2第二轮竞演,武夷山这座拥有无数魅力的城市,一直是福建人心中的骄傲。竞演以"品读双世遗,慢游武夷山"为主题,通过三个环节的技艺竞演,完美演绎和诠释了武夷山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清

走界口丨盘州站——打开“金彩”世界

■小档案盘州站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随着沪昆高铁贵阳至昆明段开通于2016年12月28日投用,是成都、昆明两局集团公司的分界站,隶属贵阳车务段管辖。打开“金彩”世界11月19日,年逾古稀的王志前如往常一样早早起来开店。他拉开门帘、拉出货柜,不

友情链接

天天财经元宇宙中国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网站监控飞盘运动俱乐部眉山新闻头条网女性彩妆品牌山西旅游网许昌新闻头条网世界奢侈名酒网钦州新闻头条网python编程教学网宜昌新闻资讯网京东方最新消息生肖牛运势网LV包回收网梧州六堡茶官网三亚婚纱摄影网网球运动网出国留学网中国式离婚福建旅游网武夷大红袍官网贵港新闻头条网口子窖A股九江头条新闻网十二星座排名网php编程知识长沙新闻资讯网宝宝起名字舟山新闻消息网茂名新闻爆料网睡眠健康知识网理财投资网
今日南平新闻网设有南平新闻、南平最新新闻消息、南平论坛、闽北人才招聘网、福建人才网最新招聘、南平最近大事、南平县市景点、南平闽北最新招聘、南平民生等。为您提供全方位综合南平新闻快讯及南平天气资讯,致力打造最快的福建南平新闻资讯网。
今日南平新闻网 19939.cn©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