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8 16:13:15 | 浏览:902
武夷岩茶(大红袍)深受人们赏识,在于它的品质优异和独有的"岩骨花香"。优良品质的产生,不外乎:一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二有丰富的适制乌龙茶的品种资源;三归功于独特精湛的制作工艺。
在制造过程中即精选适制的茶树品种,严格采摘标准,又运用精湛细致的焙制技术。岩茶焙制的工序为: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焙。岩茶的做青,摇青与做手交替进行。将晒青后的茶青置于水筛或摇青机中,不断回旋和翻动,使叶缘磨擦,摇青次数从少到多,力量从轻到重,间歇时间从短到长,周而复始,反复5~7次,后期摇青不足辅以双手轻拍做手。全程8~12小时。因茶树品种,气候,晒青程度等不同,做青次数,程度也不同,既"看青做青""轻萎凋重摇""重萎凋轻摇"。
岩茶的烘焙特点是,高温水焙和文火慢烤,形成特有的火功。武夷岩茶的泡饮,别具一格。"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噱咽,先嗅其香,再试其香,徐徐咀嚼而体贴之"(《随园食单》)。开汤第二泡香才显露。茶汤的香气自口入,从咽喉经鼻孔呼出,连续三次,所谓"三口气",即可鉴别岩茶的上品的香气。更有上者"七泡有余香"。
大红袍为千年古树,稀世之珍。现九龙窠陡峭绝壁上仅存4株,系植于山腰石筑的坝栏内,有岩缝沁出的泉水滋润,不施肥料,生长茂盛,树龄已达千年。于每年5月13日~15日高架云梯采之,产量稀少,被视为稀世之珍(现在已经停止采摘)。从元明以来为历代皇室贡品。武夷大红袍,属于单枞加工、品质特优的"名枞",各道工序全部由手工操作,以精湛的工作特制而成。成品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有明显"岩韵"特征,饮后齿颊留香,经久不退,冲泡9次犹存原茶的桂花香真味。被誉为"武夷茶王"。
翘望半壑茗丛居,琼露圣土古窠育。颂传皇赐红袍披,岩骨茶香醉万里。对于母树大红袍大多数茶友可能存在着诸多的误会。例如:母树大红袍它不就是一片一模一样的树,同样品种同样种植周期,然后生成一片大红袍茶园吗。?难道我们在景区里看到的三棵六株并不是吗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李麻花《1》“四”这个词,排班列队时经常用得着。比如四大法王、四大门派、四大名著、四大美女、四大天王、四大名捕、四大发明。以及岩茶里的四大名丛。武夷山里,茶树品种众多,不计其数
一说到武夷岩茶,很多茶友都不禁会想到“大红袍”。确实,大红袍的成功给整个武夷岩茶品类带来了极大的推广和助力,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但同时,关于大红袍的争议也一直存在,而且已经到了很有必要把大红袍说清楚的时候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这个话题。目
大家好,我是唐长老,一位养多肉植物6年以上的资深肉友,今天有肉友问:多肉大红袍好不好养?应该怎么养?大红袍大红袍是景天科拟石莲属的多肉植物,相对比较冷门,其叶片略厚,呈倒卵形,叶面平整,叶背圆弧状凸起,有明显的龙脊线,前端急尖,带有短叶尖,
点击右上角的红字,关注【村小农网】 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大红袍属于半发酵茶,和铁观音茶一样是半发酵茶叶。在中国茶叶分类里有红茶、绿茶、青茶之分,青茶的代表类别是乌龙茶,而大红袍属于乌龙茶类中的一种,所以可以说大红袍就是青茶。 由于大红袍与
在中国,喝茶被视为一种艺术,2002 年,一名富豪买家用 18 万元人民币购买了仅仅 20 克重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大红袍茶叶。即使在 1,500 年来视喝茶为艺术的中国社会,这个价格也高得令人咋舌。真正的大红袍茶叶不仅重量以金子论价,实际上
明朝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上京赴考,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天心永乐禅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状元用锡
茶文化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中国名茶很多,产自福建武夷山的大红袍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一直是爱茶之人都喜欢的。作为中国十大名茶的武夷岩茶历史悠久,而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之佼佼者。走进福建武夷山
大红袍的品种选择,则是包罗万千。往最广的层面上来看,所有的岩茶,都可以归入大红袍的范畴。夷岩茶对外的一块金字招牌,拥有着包罗万千的特性!大红袍有一段动人的传说故事:传说天心寺和尚用九龙窠崖壁上的茶树芽叶制成的茶叶治好了一名皇帝的疾病,那位皇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去了趟老友L先生那。这位在报社工作了多年的老朋友,最近打算写茶文化相关的专刊。就这由头,将村姑陈约来喝茶,想着寻找素材。那天,喝到的是一款正岩大红袍,这是五六月时老友收到别人送